货币政策储备足 结构性工具仍有空间
“话经济观大势”系列访谈(三)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并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如何发力?针对重点领域,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值得期待?《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董希淼表示,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看,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保持11%以上高位;上半年无论是社会融资和贷款投放,都实现同比多增,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元。3月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个基点,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发了有效融资需求。
“金融数据回升向好,是宏观经济正在复苏回暖的重要体现,也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加大。”董希淼说。
不过,在董希淼看来,金融数据也显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81.44%;而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仅多增0.62万亿元,“企业强,居民弱”格局未有改变。这与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疲弱的情况基本吻合。今年以来,M2与狭义货币(M1)之间的“剪刀差”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活力仍然不足,企业投资意愿有待提振。
董希淼说,下半年,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由于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有条件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董希淼说,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仍有一定降准空间。还应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降低各类政策工具利率,发挥LPR形成机制改革作用,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
董希淼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共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7个,在支持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方面,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仍有不小空间。如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期限,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继续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降低失业率,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配合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房地产是我国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董希淼建议,尽快调整优化住房限购、限贷、限售政策,重点从需求侧尽快采取切实措施,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住和提振居民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如改变“认房又认贷”要求,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对已经结清贷款的购房者,申请贷款适用首套房贷标准。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可由同期限LPR+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限LPR+10个基点。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备受关注。董希淼建议,在央行指导下,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商定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总体原则;各主要银行总行出台具体方案,明确“直接降”“间接降”的条件、标准、流程。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加大支持借款人将商业性房贷转换为公积金贷款。
董希淼强调,要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