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向南 日前,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该线路作为太原的第二条地铁线,与已有的地铁2号线共同构建成“力”字形轨道交通架构,标志着太原轨道
2025-03-28
从记忆储存到视觉解析,从调节情绪到思维运转,大脑的每项功能都需要能量供给,这些能量由名为线粒体的细胞器产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科学家在26日出版
2025-03-28
武汉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周弘博士团队与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构建集成颅骨、脑组织功能分区、脑血管及侵入式脑机接口装置的微米级三维多模态图
2025-03-27
3月26日,位于内蒙古赤峰的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输出5.6亿度清洁电能,满足约67万人一年的用电量,这也是我国目前实现商业运营的最大单机陆
2025-03-27
在众多科幻作品中,无论是《星际迷航》《银河帝国》还是《三体》,核聚变都被设定为宇宙探索的能源基础。而如今,曾经的幻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权威专家认为,人工智能
2025-03-27
◎冯 妍 本报记者 王 春 与欧洲顶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在美国洛杉矶建厂……一家家上海企业正在凭借科技硬实力,加速扩大出海规模。 科技“硬实
2025-03-21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今天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儿童医院”)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
2025-03-21
机器人秀才艺 赋能未来生活 ——二○二五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采风 晨光熹微中,机器人为用户拉开窗帘唤醒主人;孩子哭闹时,机器人耐心安抚;独居老年
2025-03-20
作为当前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创新重构传统产业格局。从3月18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预热集体采访中获悉,北京已聚集“人工智能+新材料&
2025-03-20
3月14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日前举办了成果发布会,其中全球首批4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成功。这背后的功臣是由复旦大学
2025-03-18
全球首次优雅直膝行走、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我国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之举”让外界赞叹不已 【中国制造业极限“探秘”④】从仿人
2025-03-18
当“体重管理”“国家不允许你胖”成为热词,你有没有想过,泳池的水流里其实藏着对抗肥胖的秘密武器?而且不一定是游泳——最新研究证实
2025-03-17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