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
在更多盐碱地种上水稻并实现高产高效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之一。3月16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我国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1亿亩,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耕地。培育应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品种及其配套关键技术是一项重大工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表示,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筹建,在平台组建、人才队伍、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已选育出一批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第一批布局的20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批准建设的第3个,具有非常高的战略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作凯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中心的建设是袁隆平院士生前专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议,为国家耐盐水稻事业发展壮大亲自推动的重量级平台。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建。中心总部设在三亚,在业务和管理上统揽全局,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
该中心在地域上覆盖全国所有典型盐碱地生态区,研究领域涵盖种质资源、生物技术、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和农业机械等学科方向。在品种研发方面,目标是到2030年培育出适合不同盐碱地生态区种植的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0—15个,具有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亿亩的产能,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