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
2022-04-18
记者1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
2022-04-18
记者1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
2022-04-18
阔别地球半年之久,3名航天员终于回家了。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 “与神舟十二号返回过程相比,神
2022-04-18
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特性和分化成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开发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使人成体细胞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这
2022-04-15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刘 霞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4月12日的报道中指出,继将机器人送上月球、让机器人降落火星并建造自己的空间站之后,中国将目光投向了遥
2022-04-15
美图影像研究院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AI)相关领域的研发,在人脸技术、人体技术、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生成、图像增强等方面处于领先
2022-04-15
记者日前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
2022-04-14
从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正式成立,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69个国家高新区。30多
2022-04-14
4月13日晚,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我国干细胞制备技术重要突破,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使用化学小分子改变人类体细胞,获得新一代的干细胞制
2022-04-14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疫情散发,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还不能停,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还要加班赶工期。如何才能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
2022-04-14
4月12日,指静脉智能门锁领军企业鹿客科技在北京举行了“首屈一指 再回归”·2022春季新品发布会。鹿客科技(原云丁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彬宣布,云丁科技
2022-04-13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