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时刻,打工人如何对抗焦虑
◎作者 | 逍道一
短视频里,推荐书的内容突然多了起来。
4月25日,全球股市都在跌,大A股直奔2900点而去。
4月24日,许多北京人度过了最忙碌的一个夜晚,不是996,而是忙着抢菜,很多商超都把关店时间延迟到了最后一个顾客。
也有很多人忙着在网上下单买书,并祈祷它们能在当地万一要实施静态管理之前送到。
当脚步慢下来,当生活的节奏被意外打乱,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找寻到一小片精神可以寄托的港湾。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焦虑中,尽管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
这两年极端天气算一个。发作密集,动辄千年一遇。焦虑从环保人士蔓延到普罗大众:“人类该如何做才能拯救地球?”
这个问题,其实在卡尔.齐默的《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一书中已经有了一个精辟的答案:
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地球不需要拯救。
地球气温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灭绝的只是物种,该问的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而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所以,需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
但这样的结论,搜索引擎可能不会告诉你,尽管你可能已经无比依赖它。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呈几何式增长。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从书本大部头,变成了互联网,通过手机在路上、车上、会上,争分夺秒。
为了对抗焦虑,我们除了刷新、下拉、再刷新,以及页面快速切换,貌似别无他法?
结果却是,陷入更大的焦虑,依旧没有答案。
这里存在一个概念需要厘清:
过去,我们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知识,逐渐形成判断,进而锻炼出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但面对信息大爆炸,却很难将之转化成有效的知识。甚至不知道如何鉴别,因为我们连注意力都无法集中。
美国作家戴维·申克在《信息烟尘》一书中指出:
信息时代,大量无用信息对我们造成干扰。碎片化的信息摆在眼前,却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供推演,人们的逻辑推演能力也受到影响。
与信息时代碎片化对应的,是个人整体性的消弭。
传统社会中,古人只会受到周遭事物的影响,很容易就能把生活归置服帖。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化、商业化的巨大流动性,影响个人生活的变量越来越多,因此个人容易产生一种失控、不自由的感觉。
眼下疫情反复,又加剧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除了焦虑,疫情这3年,我们被多少谣言坑过?每逢疫情反复,总是难免恐慌。信息越混乱,我们越急,越容易掉进谣言的坑。
诚然,时代一粒沙,个人一座山。疫情中的我们,都很难受。但我们依旧要努力生活,努力移掉个人头上的一座山。
移山的办法,还是通过那些大部头,为你带来的超然的智者视角。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唯有将病毒与历史结合,才能解释人类的行为。
翻开它,相信你会豁然开朗。
不止坏天气和疫情,也许你还有别的焦虑,比如PUA问题。
《2021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63.65%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职场PUA。
可真相令人大吃一惊:PUA其实是被操控者选择与操控者“共舞”。
她害怕考虑领导到底有多大势力,她自己又有哪些真正的选择。结果,领导的行为越过分,她反而越怀疑自己。
这不是我说的,是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里告诉我的。
心理学称PUA为“煤气灯效应”,它是一种情感控制。这种操控模式在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电影《煤气灯下》里出现过,褒曼饰演的就是一个被丈夫操控到失去理智的女性。
《煤气灯效应》也教会了读者反PUA宝典:
首先,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而是问“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其次,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再次,不要争论你确信的事实;最后,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
难怪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风港。”
在时代的不确定性中,获取知识、积蓄智慧、自我成长永远是最好投资。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号:你就是你阅读的东西。
在过往岁月中,读书改变过很多人的命运。
上世纪末,国内掀起一阵海德格尔热,当时知识青年以手捧一本《存在与时间》为时尚。
《存在与时间》中文版译者是北大哲学系教授陈嘉映。有趣的是,陈嘉映本来不是哲学科班出身。
上世纪60年代,陈嘉映在内蒙古插队,插队生活虽然忙碌,他还是抓紧一切机会读书。插队青年千千万,却很少有人能像陈嘉映这样,在地头、油灯下阅读、讨论、思辨。
恢复高考后,陈嘉映靠自学的德语获得了笔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
读书,彻底改变了陈嘉映的人生。
与陈嘉映类似,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刘擎在11岁时,偷偷跑进了图书馆。
开门的那一瞬间是令人晕眩的:
几万本书安静地躺在灰尘之中,昏暗的光线照在一张张蜘蛛网上,我觉得这里暗藏着世界的秘密,却永远也读不完,既兴奋又怅然。我们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暑假。
那个动荡又封闭的年代,阅读是打破边界的最低成本的方式。
眼下,很多人不得不处在魔幻的封闭状态,刘擎的故事,似乎说明了某些答案。
如果说两位学者的故事过于遥远,也过于风雅。相信余秀华的故事一定能触动你。
余秀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从小患上脑瘫,说话结巴、行动不便,结婚后丈夫更是对她动辄打骂,毫无怜惜。
幸运的是书籍拯救了她。余秀华陶醉于书籍的抚慰,历史、哲学、诗歌……她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后来,她熬过了一切艰难,用自己写的诗惊艳了无数人。2015年,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一经出版就获奖无数。
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电子书的出现,嘲笑着纸质大部头廉颇老矣。
需要强调的是,电子书其实对碎片化的妥协与顺应,却无法扭转个人主体性的消解。
说得残酷些,繁忙的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每天在各大社交平台反复切换,还剩多少精力留给电子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很多时候除了工作,人们娱乐的时候也是在看手机、看电视,大脑都没有得到休息。当大脑很疲劳的时候,需要处理的信息又很多,注意力就很难集中。
另外,现代人普遍睡得很晚,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功能就会下降,这个功能就包括注意力,甚至还包括记忆力和情绪调节。
何况防疫当前,既然不能行万里路,那就不妨先读万卷书,为精神世界注入丰盈的活水。
历史学家许倬云直言:
世界如同过去一样,永远有许多难测的风云要来,你时时刻刻要准备自己面临风云,不要乱,不要慌。所以养成这个态度,你要常常想起来,要培养自己。
不黑不吹,纸质书不是没有问题。
它的最大缺点就是贵。
据统计,2005-2015年国内单册书年均增幅约5.1%,10年定价翻倍。到了2018年,较上一年增幅超过15%。2021年,公号“界面文化”发文叩问《好书难卖,国内正版书的价格真的太贵了吗?》。在文中,作者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
此外,随着信息爆炸时代来临,很多专业领域分得越来越细,我们可选择的书也越来越多。面对书店的满满书架或者网上书店长长下拉菜单。该如何选择呢?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年轻人聚集的微博和小红书上,一些人的兴趣从种草打卡,变成怎么薅正品书的羊毛。一篇小红薯的剁手笔记就是“关于我在拼嘟嘟花了60买了7本书”。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4月世界读书日之际,拼多多上线了第三季“多多读书月”,以亿元读书基金增大官方补贴力度、扩大书目补贴范围,释放百亿补贴频道资源。让曾经有点贵的书价,变得无比亲和。
作者对图书过度打折一般持批评态度,这毕竟会影响出版机构的合理利润乃至未来原创能力。
历史作家张明扬的新书《弃长安》也参与了读书月活动,这本标价68元的书补贴后只要14.9元。
不过张明扬只拒绝了半分钟,接着变成了窃喜。
因为书的便宜并不是出版机构“赔本赚吆喝”,更不是被平台绑架而被迫参与促销,而是平台方拿出了真金白银,自己亲自下场补贴图书。
当然,这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的一贯逻辑。
张明扬直言“甚至让我觉得有了些薅平台羊毛的快感。”搞不好还能收获更多读者,因“销量大涨”拿到更多版税。
除了解决了高价问题,还有选择困难问题。
多多读书月为此特准备了一纸春日书单。书单由多多图书组十余位资深编辑从上百家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联合推荐的上万本书目,及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及权威热销榜单基础上筛选而出。
前文所列举的那些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的好书,被春日书单一网打尽。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教会人们如何辨识和有效应对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以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变局为切入点,对经济和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运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预测市场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其实,时代中看不懂的东西,绝大多数能在书里找到答案;那些预测不到的未来,大多数也能在书里发现趋势。
要想深刻理解这个社会,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多多读书月的春日书单。
当然,即使觉得政治经济学有点枯燥,来一场书中神游世界,同样可以陶冶心性。
《午夜降临前抵达》就是一本让你下一秒出国的宝书。北大毕业生刘子超深入欧洲腹地,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
世界依旧美好,等待我们的探索。
这份春日书单,应了清华大学学者刘瑜所说:
带你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
有了多多读书月的补贴,张明扬有望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但他直言:作为一名写作者,如果有谁因为缺钱而买不起我的书,我会挺郁闷的,谁不是从穷书生一路过来的?
终于,想让更多人看书的作者,与想看书却买不起的读者,相遇了。
去年4月,拼多多将知识普惠确立为长期战略之一,并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向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阅读群体送去优质的正版图书。
迄今为止,拼多多持续在四川凉山、湖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陕西、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偏远地区的累计捐赠图书十余万册。
“为你读书”行动持续走进中国最基层的山区、乡村为学校的孩子们捐书和读书,告诉山里的孩子们:
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鼓励孩子们要“多多读书”,因为读书“总有答案”。
拼多多的心愿,有了回音。
宋维是湖北恩施新塘乡双河镇河溪小学的一名学生,他生长在一个有诸多困难的家庭。不过聪明又懂事的宋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直保持着坚强与乐观。
以前,宋维觉得山里的时间比山外慢。周末或寒暑假,写完作业、做完家务,天还亮着。孩子们没人回家,四处玩耍,太阳仿佛总不落山。
现在,宋维习惯将身心埋在书里,时间好像变快了。
天亮打开书,合上书已是天黑,一天结束了。把书放在枕边,安心睡去。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日出。
疫情,让城里的时间也变慢了。道理,大家都懂。而阅读,同样可以时间重新快起来。
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世界须臾不离。
想穿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借助阅读,建立知识上的关联,获得超然视角。
对于当代的焦虑、困惑与迷失而言,知识即航图,阅读即自由。
阅读从来不是逃避,而是对时代波澜的最有力穿越。感谢多多读书月,为了我们提供了一个穿越的起点。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