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 更多业主和买家都在观望
又一条楼市调控新政实施。
9月25日起,银行将开始下调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符合条件的首套房贷款,不需要个人主动申请,银行将于9月25日统一进行利率批量调整。
就在一个月前,“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此后,包括北上广深等在内的城市纷纷落地执行。各项楼市新政叠加出台后,上海房市的情况如何?
我找上海的房产中介聊了聊。
市场回暖的期待溢出屏幕
“认房不认贷”对上海房市的刺激,直观反映在陆俊忙碌的日程上。从9月5日开始约他吃饭,放了我两次鸽子,半个月后才见上面,他说实在太忙了,“都没时间睡懒觉了”。
陆俊是一名房产中介,静安寺、曹家渡、长寿路和中山公园等区域都有他熟悉的房子、业主、买家和租客。9月1日晚,上海官宣“认房不认贷”政策将于次日落地后,他沉寂的朋友圈一下子热闹起来,同行们对市场回暖的期待溢出屏幕。陆俊所在的中介公司,工作日平均都有三四组客户约看房,周末晚上也不得闲。
9月2日一早,陆俊就收到了相识两年的客户刘先生发来的微信。以前都是陆俊给他发消息,转发一些合适的房源信息,刘先生很少回复。“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发我微信,问我有没有价格合适的房子在挂牌。”
刘先生是典型的改善型客户,“夫妻俩都是外地来上海工作的,结婚后在曹家渡的老小区里买了一套一室户”。收到信息后,陆俊给他推了两套价格接近900万元的次新房,位置比曹家渡“偏”些,在长寿路附近。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房产中介很多时候还充当“教育者”的角色。经过一轮和业主的“实战”,陆俊帮刘先生调整了预期,总价800万元左右的房子更适合他的需求,位置比长寿路再远一点也可以接受。
现在,陆俊一边帮刘先生寻找合适的二手房房源,一边帮他向刚需客户推销老房子。又多了一单生意。
“我们现在想买更好的房子”
在外地有房有贷款的,从原先的“假二套”变成了“真首套”客户,是新政刺激的另一个购房群体。
陆俊的客户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在上海租房,男方老家有一套父母置办的房子。一夜之间,他们在上海购房的首付比例由七成降到三成,扎根这座城市的梦想越来越接近现实。
根据陆俊的观察,这对小夫妻客户把更多精力放在“打新”上。“我带他们看了几套二手房,要么价格超出预算,要么对房子的装修不满意,老是问我对几个近郊新盘的意见,心思很明显的。”
这跟记者的朋友白水夫妇的情况很像。在买房这件事上,留学回国的妻子勤勤比白水更积极。今年初,碍于首付7成的压力,他们600万元预算的选择很有限,前后陆续看了徐泾北、吴泾、塘桥等区域的新房。
为了在预算内买到最优的房子,勤勤开始研究上海的城市规划,一到周末约中介看房,平时还会单独分析每个板块的未来前景。“我老婆现在的专业知识储备堪比卖房中介了,她有时还吐槽哪个中介的专业度都不如她。”白水说。
9月1日新政发布后,夫妻俩手里的钱可以买到更贵的房子了。“我们现在想买更好的房子。”新政刚公布的周末,勤勤和白水就马不停蹄去看房,这次他们的目标是总价700万元左右,区域更好一点的房子。
“打新”是白水夫妻俩的首选,他们5月以来参加过六七个新楼盘的摇号,可惜都没中。对于刚需自住的他们来说,房子能否增值是次要的,买到合意的房子,“先上车最关键”。
更多业主和买家都在观望
虽然购房门槛降低了,但真正愿意下手的还是少数。
9月19日晚上,陆俊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终于有买家付了意向金、签了意向合同——这是9月1日新政发布以来,他的客户中唯一签订意向合同的,更多的业主和买家都在观望。
正在进行交易的是一套学区房,面积将近50平方米,成交价比年初时涨了20万元。陆俊公司的隔壁就是学区房,靠着买卖和租赁学区房,即便在市场遇冷的时候,他们公司也维持着稳定的收益。
陆俊知道,买学区房的人“不差钱”,更多是为孩子考虑,也是大人在追求某种安全感。
可人的需求很复杂,现实也常常出现悖论。“前段时间有个客户很有意思。她提前两年高价买了这里的学区房,今年孩子一入学,她就急着把房子挂牌卖掉了,价格还降了些,说是听到什么风声,政策又要变了。”陆俊说。
在房产中介行业摸爬滚打15年,陆俊对房价有敏锐的感知力,能从业主接电话的语气中判断出房价未来的涨跌。谈到这次政策对市场的刺激,陆俊说,“市场行情总体属于平稳吧,不会再像过去那么狂热。”
就在9月20日,广州率先放宽了限购政策,北上深是否会跟进,众说纷纭。“如果上海也放宽限购,房价肯定会大涨一波。”陆俊跟同行们交流,认为上海跟进的可能性不大,“上海的房子不愁卖,不用出‘大绝招’。” 本报记者 邬林桦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