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文旅产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盲目跟风

发布时间:2025-07-01 14:16:10|来源:|作者:

  6月27日,耗资24亿元建成,4年巨亏超10亿元,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再次因“冷清”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尴尬的是,这里停车场成为唯一盈利项,去年上半年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濒临破产。被媒体曝光后,当地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表示将深刻汲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镜头里的古城空空荡荡,与立项时“年净利2亿元”的豪言壮语构成鲜明反差。更讽刺的是,这个号称“全国示范”的文旅标杆,如今连门票都不敢收,却依然门可罗雀。据了解,该古城项目最早立项于2016年,当时全国多地正兴起“仿古建城”热潮,不少地方想借一座古镇撬动整个城市的文旅产业,大庸古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匆匆上马。

  立项到开工仅3个月,550天工期拖成近5年,连可行性分析都没做扎实,就砸进24亿元。建筑风格拼贴明清与土家族元素,看似有模有样,实则是文化赝品;没有故事与记忆的城墙、街巷,不过是一堆冰冷的砖瓦水泥。

  当地负责人一句“特别能赚钱,让国企来做”,暴露出将公共项目当作“自留地”的畸形思维。用行政思维代替市场逻辑,以主观判断取代科学论证,类似脱离实际的决策方式,本质上是对公共资金的不负责任。国有企业参与文旅项目建设本无可厚非,但若缺乏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忽视对游客需求的调研,仅凭“我觉得行”就盲目投入,即便拥有再多资源,也难逃失败结局。大庸古城4年亏10亿元的下场,正是错误决策的必然结果。

  更令人忧虑的是,24亿元资金,足以改善许多群众的生活,建设大量民生工程,如今却打了水漂。如此重大的投资失误,却陷入无人担责的困境,这不仅是对公共资金的极大浪费,更助长了“拍脑袋决策”的不良风气。

  古城之“古”,贵在时光浸润的肌理,重在历史沉淀的魂。凤凰因沈从文的笔墨活了,平遥因晋商的票号火了,乌镇因茅盾的文字暖了。这些古镇的走红,是文化基因自然发酵的结果,绝非推土机推出来的政绩。大庸古城的教训,对于各地文旅项目建设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文旅产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故宫修文物,用的是“千日一面”的执着;敦煌搞保护,靠的是“代代相传”的坚守。类似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建设需要耐心与匠心,那些打着文化旗号、试图通过短期投入获取暴利的项目,最终都难以逃脱市场的检验。

  避免下一个大庸古城的出现,须从完善决策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项目论证制度,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每一项公共投资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让决策更科学、执行更规范、监督更有力,才能让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文旅项目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市场活力。

  希望各地以此为鉴,摒弃急功近利心态,尊重市场规律,坚守为民初心,让公共投资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支撑。唯此,才能让每座城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之路。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关于我们

北京华宇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京市怀柔区南华园四区附近

邮政编码:101499

网站信息

环球经济网-环球经济门户网站

www.chinahqjjw.com

京ICP备19024101号-3

环球经济网 ©2018-2021 版权所有

环球经济网 Copyright ©2018-202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