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峡谷“绝壁生金”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幽闭地缝里的悬浮小船、阳光穿透岩隙的魔幻光束,近日湖北鹤峰一处峡谷因水流清澈见底,火遍社交媒体,被网友称为“中国仙本那”。这个峡谷是怎么火起来的?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到此一探究竟。
“山对山啊,岗对岗……”游客们乘船行驶在最窄只有一米多宽的峡谷间,前方演奏船上嘹亮的歌声伴随着悠扬的笛声,与两侧石壁形成天然混响。
这里是屏山峡谷景区,位于澧水支流溇水的上游,因地势险峻、山如屏立而得名。抬头望去,两岸百丈绝壁如刀削斧劈,只有一条裂缝透出亮光,加之山势向内倾斜,形成一道天然遮雨屏障,形成外面小雨此处无雨的独特景观。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遇上晴好天气,河水清澈见底,阳光穿透晨雾产生丁达尔效应,这是游客打卡拍照最青睐的景色。
记者看到,游船一艘接着一艘在峡谷中穿行,步道上的游客也摩肩接踵。然而,现在喧嚣热闹的峡谷,曾经寂静而封闭。
数百年前,脚下的这条小河曾经是鄂西南的土家族土司政权——容美土司的“护城河”。土司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南等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容美土司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面积最广、势力最强的土司之一。
从高空俯瞰,屏山像一座孤岛,四面全是悬崖绝壁,过去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座铁索桥。清代文人顾彩曾游览屏山,看到“孤嶂周环百仞溪”,不禁慨叹“蜀道难其难,未必如平山。”
当地文史专家介绍,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曾在屏山建立红军医院,先后在这里治伤的红军有2000多人。
当历史的烽烟散尽,这道天堑却成为村民出山的阻碍。“过去往屏山走只有泥泞小道,村民守着美景却过着穷日子,年轻人全往外跑。”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村委会主任李国军说。
当地下定决心要把风景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机遇。20多年前,熊家喜带领团队开发建设,到了2011年完成了河道清理和峡谷隧道、游步栈道建设等基础工程。
2019年5月,屏山旅游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曾经保障土司安全的奇绝峡谷,迎来了第一波游客。由于地貌奇特、风景优美,这里逐渐火爆起来。但每逢节假日,景区接待能力跟不上游客需求,甚至出现过游客滞留的情况。
为了接住“泼天的流量”,近几年来,景区先后修建完善栈道、观景平台,拓展旅游线路,将船只数量增加一倍,游客承载量得到大幅提高,从2019年的2000人提升到如今的8000人。
走进屏山景区,曾让人望而生畏的深渊,如今引得无数游人驻足神往。景区工作人员介绍,7月9日当天,景区共接待游客5500人次,“五一”假期的5天接待4万人次。游客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外的旅游团、散客慕名而来。
7月9日,当阳光穿透翡翠般的河面,来自北京的游客徐澳在粽叶造型的小舟上张开双臂,船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仿佛悬浮于碧空之中。“‘屏山归来不见谷’当真是名不虚传。”徐澳感慨道。
记者看到,打卡拍照的游客挤满了河边。沿岸共分布着6家旅拍机构,衍生出完整的旅拍产业链,从土家族服饰租赁到无人机航拍服务,一应俱全。
一家旅拍机构的工作人员罗明辉正忙着为游客介绍拍照套餐。“今天已经有了上百单生意,我们都忙不过来。”罗明辉是鹤峰本地人,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收入约4500元。
“近几年景区的发展对鹤峰经济的带动作用特别大,景区内的员工大多是本地人,目前统计共有400人在景区就业,另外还带动了周边就业近两千余人。”景区运营总监陈坤说。
景区爆火还催生了“民宿经济圈”,自屏山村至山脚的庙湾村、细柳城村等,部分老屋被改造成民宿。据统计,目前通往屏山旅游景区的沿线共有85家民宿,累计改造闲置房屋80栋。
“以前,我们这里偏僻,路不好走,没人愿意来。现在,7间客房旺季时天天满房,400多元一间,收入可观。”庙湾村村民陈英佳采用传统木质结构,打造的特色民宿“森屿时光”,距离景区3分钟车程,成为不少游客的住宿选择。
船工张常玉今年43岁,是屏山村的村民,以前在广东作伐木工,一年收入4万元。2018年,他来到屏山工作,现在一个月收入8000多元。谈到如今的生活,张常玉说:“景区发展就像河水推着船走——挡不住的好势头。我们这些船工,过去谁不是在外讨生活?如今景区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大家守着家也能挣钱,日子安稳多了。”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