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精准发力多地城中村改造提速
2025年,我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实施规模,以更大力度的民生工程激活市场活力、改善居住品质。相关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中村改造专项债发行同比增长1.4倍,城中村改造明显提速。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9个月,全国已经发行的新增地方专项债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房地产相关专项债发行约640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分别为632亿元、1302亿元;涉及城中村改造的专项债发行816亿元,同比增长1.4倍。
“这轮专项债放量是‘资金跟着项目走’的鲜明体现。”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国家对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部署,坚守民生底线,坚持规划先行、问题导向,遵循“成熟一个改一个,不成熟坚决不改”的推进节奏。严格落实“一项目两方案”要求,即每个改造项目必须同步制定完备的补偿安置方案与资金平衡方案,确保改造工作既符合群众期待,又具备可持续性,真正把民生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李宇嘉指出,目前,从百姓的诉求来看,城市发展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容纳40%至70%新市民、打工人的城中村,还存在人均住房面积低,没有独立的厨卫、自来水,日间采光不足等问题。
“要破解这种‘新二元结构’,即缩小城市正规区域与非正规区域的发展差距、推动新市民与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李宇嘉说。
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正在提速。10月23日,“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召开,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基础建设发展成就。厦门副市长张志红表示,自2023年4月以来,厦门全面推进108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累计投入62.7亿元,精心打造“微景观”“微公园”等2000多处;规整缆线8055千米,改造管网397千米,建设垃圾屋、公厕526个,城中村实现从“脏乱差”到“四季花”的明显转变。
2025年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招商推介会近日举行,对上海10个区域,共计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了推介。据悉,此次项目占地近3万亩,前期改造投资规模达2100亿元。
贵州贵阳也集中公布了一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其中,预计投资超53亿元的贵阳云岩区鹿冲关城中村改造项目即将进入四期拆建阶段。总投资约20.49亿元的贵阳云岩区小关城中村改造项目已有安置楼封顶,预计2026年底进行交付。
“从全国来看,城中村改造正在实现民生改善、功能升级、经济激活的多重效应。”李宇嘉指出,正如住建部此前强调,城中村改造既是消除城市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抓手。在货币化安置与商品房库存去化有机结合的政策导向下,改造不仅能缩短居民过渡周期、提升满意度,更能通过拉动建安投资、释放合理住房需求,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支撑。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预计随着2025年改造规模持续扩大,专项债的资金杠杆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作为城市更新重要抓手之一的城中村改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望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