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发布时间:2022-06-16 14:52:22|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在夏粮收获稳步推进、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之际,我国持续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惠农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一如既往地把支持粮食生产放在农业的首位。一项项极具针对性的精准支农政策,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全年粮食丰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用好用活用足用准这些利好政策,势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粮食自我保障能力,让粮食安全更安全。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是我国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采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然而,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

  俄乌冲突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再次提醒我们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挑战,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粮食市场大蛋糕的同时,更好地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今年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粮食生产成本高企等问题,我国紧盯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实打实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布局,稳粮食、扩大豆、扩油料,努力补强粮食安全“短板”。从目前夏粮收获情况看,小麦产量高、品质好,有望在高起点上再获丰收。在做好夏收的同时,要接续做好夏播夏管,种足管好秋粮,努力搭好秋粮丰收的架子,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耕地和种子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高标准农田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约为10%到20%,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国家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种业发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粮食增产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海水稻、耐盐碱小麦等新品种的推广,把盐碱地变良田,拓展“红线”外耕地面积;又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把玉米大豆争地关系变为兼容发展,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做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实现一地双丰收。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亿万农户肩负着全国14亿多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的重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为主,种粮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国家通过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大豆生产补贴、农机购置与生产补贴、农业保险等名目繁多、含金量极高的农业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收益、不亏钱;通过支持服务规模化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应针对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人才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东北三省一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国家要持续加大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幅提高东北地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关于我们

北京华宇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京市怀柔区南华园四区附近

邮政编码:101499

网站信息

环球经济网-环球经济门户网站

www.chinahqjjw.com

京ICP备19024101号-3

环球经济网 ©2018-2021 版权所有

环球经济网 Copyright ©2018-202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