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三省一市携手共签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涵盖轨道交通、金融赋能、基础研究等多领域;首次发布10项实事项目清单,涵盖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养老服务一体化等……在6月6日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一系列任务清单出炉,聚焦制度创新与项目建设,为长三角协同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重大框架协议是深化区域交流、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抓手。6月6日,三省一市携手共签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项目涉及多领域、多主体,涵盖轨道交通、金融赋能、基础研究等,签约方包括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等。
比如,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提出将开展交叉学科协作研究、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三省一市公安部门签订长三角区域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协作协议,将开展深化区域路网通行态势监测、省际对接道路全周期管理等六方面合作,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科技产业创新协同方面,长三角正抢抓前沿领域。“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将结合长三角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AI服务企业的场景服务能力,共同推进AI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助力建设数字长三角。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表示:“此次签订的合作项目内容涵盖交通出行、电力互济、人才工作,让国家战略与日常民生有了更紧密的结合,既是对群众作出承诺,也有利于凝聚全社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区域合作项目,本次论坛还首次公布了长三角10项实事项目清单,内容涵盖省际交通出行、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养老服务一体化、长三角文旅品牌共建、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全域实施等。业内人士表示,实事项目清单的发布,意味着三省一市共谋区域深化改革路径,推动制度创新与项目建设“双轮驱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实际上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先事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专委会秘书长王光辉表示。
在交通出行方面,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地区2024年新增建成铁路里程660公里,杭温铁路、池黄高铁等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力争通车。
“长三角一体化,只有交通先行,才有企业协同布局。”上海东渐数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栋强说,公司80%的业务均位于长三角,越来越密的高铁网络也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有底气。
此外,跨省通办方面,长三角要开通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点位200个以上,累计上线政务服务200项以上,实现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统一将12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长三角地区医保支付范围,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增至8个以上……这些都有赖于区域内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数据和标准共享。
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首次迈上30万亿元新台阶,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长三角地区“万亿之城”达到9个,占全国三分之一;2024年一季度,长三角一市三省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5%,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望未来,王光辉认为,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进一步尊重区域差异,缩小区域差距,加强人才和科技的培育及跨区域流通,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还应强化体制机制互联互通,构建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环境。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