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在协调发展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集团公司依托“煤电路港航化”一体化核心优势,协调推进产业一体化协同、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协同、专业服务与主业协同,提升能源供应压舱石的作用。
一体化产业链协同 能源保供作用持续凸显
为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协同运营效率,国家能源集团创建优化生产运营综合指数体系,构建集成化、平台化、透明化、高效化的一体化运营管控新模式,实现了煤炭产、运、销、储、用各环节环环相扣、相融共促的生产运营格局。
2021年6月,国家能源集团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煤电路港航化各产业,集团总部、54家子分公司及所属全部三级生产单位全覆盖,贯通了原有的16个生产运营协同调度信息系统,打造出“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工业互联网运营平台,支持集团安全保供的周期性和即时性调控。
江苏泰州电厂员工指挥装卸航运机组燃煤,国家能源集团供图。为保证煤炭安全高效稳产增产,国家能源集团一方面合理编制自产煤生产计划,各生产单位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持稳产高产。另一方面强化与供煤商沟通对接和兑现考核,最大化争取外购煤资源兑现。2021年四季度以来,自产煤月均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峰值水平。
国家能源集团深化煤电协同,煤炭直供配送覆盖面近70%,通过煤电深度协同,确保用能紧张期煤电机组开得起、顶得上、稳得住。发挥自有电厂区域蓄水池、调节器作用,在煤炭市场需求下滑时期多存煤,煤炭紧张时期,合理降低自有电厂库存。
在煤炭运输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加大与国铁的沟通协调力度,合理安排运输任务。2021年,集团公司自有铁路运输周时压缩0.2天,黄骅港卸车、装船效率分别提高1.8和5.3个百分点,一体化出区调运量创下日均106万吨新高位,船舶运输量首次突破两亿吨。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集团重组整合铁路板块生产单位,加快运煤专线、装车站建设,完善路网“毛细血管”,扩大对核心矿区煤炭资源的装运优势。打通运输瓶颈,建设开通黄大铁路,缓解了黄骅港和天津煤码头吞吐压力。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推进煤炭清洁转化利用,先后建成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宁煤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等国家级示范工程,榆林化工世界首套5万吨/年煤制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榆林、宁东、鄂尔多斯、哈密、包头、内蒙古焦化6个煤化工基地规划布局,实现了煤炭向油品、化工品转化。
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5.7亿吨,煤炭销量7.7亿吨,发电量1.1万亿千瓦时,和集团重组之初的2017年相比,煤炭产量增加了约6000万吨,煤炭销量增长1.2亿吨,发电量增长超2000亿千瓦时,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凸显。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协同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能源布局集约化。在按照区域用能需求布局一批清洁高效煤电的同时,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开发风电、光伏、大中型水电、抽水蓄能项目,布局储能、氢能、氨能等产业。
利用西北区域风电、光伏与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家能源集团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推进“风光火储”基地建设。在国家首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主体的风光大基地项目中取得1390万千瓦开发容量,并牵头开发宁夏腾格里1300万千瓦、甘肃巴丹吉林1100万千瓦大基地项目。
作为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项目的重要启动电源点,国家能源集团陕西锦界公司建成了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在国家“沙荒戈”重点地区基地项目神府—河北南网输电通道中获得140万千瓦风光项目建设指标,初步构建起“煤矿+煤电+CCUS+新能源”发展模式。
在西南地区和西部水源地,国家能源集团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水储”“水光蓄储”综合能源基地。位于西南地区的大渡河公司在运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100万千瓦,取得瀑布沟百万千瓦水风光互补项目,提前锁定超过1000万千瓦光伏资源。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青电入豫”的骨干电源点,也是国家能源集团打造“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核心工程。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依托现有产业项目,在煤矿沉陷区、铁路沿线、火电厂区、水库水面等地协同发展各类光伏项目。其中,布尔台实践创新基地是神东矿区集中连片采煤沉陷区,建有50万千瓦光伏绿色矿山示范基地。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建成厂内8.53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龙源电力浙江温岭10万千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到今年8月底,集团光伏装机容量是2017年底的7.5倍。
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组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加氢站关键技术与装备,依托国家科技项目,建成张家口万全综合加氢站;建成我国首个35兆帕/70兆帕双模式的江苏如皋商业加氢站。加快推进绿氢与常规能源协同发展,在新疆哈密煤油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大基地项目中,通过绿电—绿氢—储氢—储能—煤化工一体化新模式,实现煤化工项目的源头减碳。
专业服务与主业协同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集团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协同集团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主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重组财务公司和资本控股公司,加快财务数智化转型,推动产融结合。其中,财务公司信贷规模突破1200亿元,为能源保供提供资金支持635亿元,为新能源建设提供绿色贷款270亿元,降低客户财务成本。今年6月末,集团全口径资金归集率达到92%,综合融资成本率较年初降低0.11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旗下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完成50.21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投放,所属融资租赁公司业务规模突破330亿元,直租业务占比提升至25%。
国华投资公司作为新能源开发专业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助力海上风电、陆上风电、抽蓄项目等新能源开发,同时围绕主业开展氢能等新业态孵化,打造“风光氢融一体化”模式。近年来取得超过220万千瓦风电资源,签约山西百万千瓦抽蓄项目,投资2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股权投资1.68亿元,实现股权增值2.28亿元。
围绕服务主业,国家能源集团不断完善投资决策、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等各类专业化服务,构建基于电商平台的招标网、国能e购、煤炭电商、售电电商等生态化平台,推动集团公司进一步规范运营、上下游协同。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为项目投资提供专业决策依据。
立足实现集约化采购和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更加稳定可靠、现代智慧供应链,国家能源集团对物资公司进行专业化重组,建立起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深度合作的供应链协同管控模式。
立足打造专业项目管理平台,国家能源集团组建成立电力工程公司,对集团电力建设项目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已建成胜利电厂、上海庙一期等火电项目33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150万千瓦,管理和承揽在建项目共12个,总规模达到757万千瓦。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与逐步完善,集团公司主动参与市场建设,强化碳资产管理。共享服务公司和龙源碳资产公司、大渡河新能源公司为集团火电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碳交易服务,采用集团内部配额调剂和采购内部CCER用于抵销履约等方式,开展碳金融业务创新,有效降低集团履约成本。
当前,国家能源集团正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能源保供、绿色转型等项工作协调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