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增产不能忘节约

发布时间:2021-11-04 09:30:17|来源:经济日报|作者: 刘 慧

  节约粮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今年粮食增产已成定局,但增产不能忘节约,要像抓粮食增产一样抓好粮食节约。中办、国办日前联合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链条各个环节共同发力推进节粮减损。这将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变革,形成节粮减损的社会风尚。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粮情下,节约粮食是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我国粮食损失浪费惊人,供给端存在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偏低问题,消费端存在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每年仅在收获、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损失浪费的粮食超过6%。节约粮食有助于缓解粮食供给压力,节约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供给端看,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会造成大量损失浪费。要充分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为粮食节约提供“硬支撑”。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从粗放式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促进各个环节顺畅对接,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例如,在生产环节,采用机收减损。今年“三夏”期间小麦机收减损约25亿斤,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在储存环节,广泛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98%,损耗率低于1%;在运输环节,推动粮食由包粮运输向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转型,实现粮食运输现代化,减少运输途中损失;在加工环节,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化,不再过分追求“精细白”,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强化饲料粮减量替代,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从消费端看,消费是粮食全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膳食结构、食物包装的选择,都可能会影响粮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粮食体系的转型。比如,随着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粮食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成为热点,消费环境变化倒逼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因此,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一个消费者做起。消费不能浪费,有效增强14亿消费者节约粮食的意识,能汇聚成粮食节约的磅礴力量。

  节约粮食,重在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治理、长效治理,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节约取得实效。要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尽可能准确掌握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损失浪费的规模、原因,建立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评估机制和监测体系,健全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从道德层面呼唤节约粮食,这很重要,但仍需要加强规则制约。推动粮食节约,既要弘扬俭以养德,又要依法管粮节粮,围绕全链条减损强化立法修规,全方位构建粮食节约的法律基础,有效遏制食品浪费问题,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慧)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关于我们

北京华宇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京市怀柔区南华园四区附近

邮政编码:101499

网站信息

环球经济网-环球经济门户网站

www.chinahqjjw.com

京ICP备19024101号-3

环球经济网 ©2018-2021 版权所有

环球经济网 Copyright ©2018-202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