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一、制造业PMI站上荣枯线
9月制造业PMI回升0.7个百分点至50.1%,重新回到荣枯线之上,明显好于季节性。
五大分类指数三升两降。其中生产指数为51.5%(较上月+1.7%),新订单指数为49.8%(较上月+0.6%),从业人员指数为49.0%(较上月+0.1%),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较上月-0.4%),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7%(较上月-0.8%)。
从供给端看,生产指数大幅回升1.7个点,重新站上荣枯线。9月是传统生产旺季,特别在高温消退之后,企业开工率明显加快,高炉、螺纹钢、沥青装置等开工率等均较上月回升。9月采购量指数上升1.0个百分点升至50.2%,也反映出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但另一方面,配送时间指数继续下滑,应同疫情防控有关。从G7联盟的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来看,9月前3周持续下行,甚至降至6月以来最低水平。直到9月21日国常会要求物流保通保畅之后,这一指标才出现明显反弹。
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荣枯线以下,反映出9月以来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带动内需有所回暖,但外需在全球经济降温背景下继续收缩。9月进口指标回升0.3个百分点至48.1%,新出口订单回落1.1个百分点至47.0%,显示内需略强于外需。
二、物价降幅有所放缓
9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3%,较上月回升7.0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7.1%,较上月回升至2.6个百分点,继续低于荣枯线,但收缩幅度放缓。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的背景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应同基建投资保持较高景气度以及国内企业加大采购量有关。出厂价格指数同步回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显示需求端尚未明显改善,企业无法实现成本转嫁。
商务部统计的周度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0.8%,连续第5个月环比下降。预计9月PPI将继续环比下降,同比涨幅预计会回落至1.0%以下。
三、企业PMI同步回升
9月大型企业PMI为51.1%,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再度回升至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9.7%,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业PMI为48.3%,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由降转升。
8月下旬以来稳经济接续政策相继出台落地,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大型企业景气度连续两个月提升,已经站稳荣枯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传导效应也开始显现,9月中小型企业PMI景气度都有回升,且回升幅度略高于大型企业。
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来看,大型企业上升1.7个百分点至54.4%,小型企业回升1.9个百分点至53.1%,但中型企业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0%,继续刷新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稳经济政策如何发挥对于中型企业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关注。
四、服务业降至荣枯线以下
9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9%,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6月以来首次降至荣枯线之下。
服务业景气度回落,主要受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力度加大,对服务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抑制。
以线下接触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受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5.0%,回落幅度较大。但生产性服务业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五、建筑业保持较快扩张
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高景气区间,且为近一年来最高水平。
从细项数据来看,9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至51.8%和62.7%,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和高景气区间,从业人员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48.3%,显示市场需求继续回升,企业用工有所改善,行业保持平稳增长。
9月以来,新增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加速落地,资金等项目和项目等资金情况都有缓解。从石油沥青装置等高频数据来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加快。
9月房地产业先抑后扬。从高频数据来看,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0.3%,降幅较上月的-18.7%略有扩大,但中下旬以来市场成交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暖。近期监管层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继续企稳。
六、政策需供求两端同步发力
9月制造业动能指标(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为2.5,低于上月的4.0,为3月以来的次高水平,经济动能继续积聚。
近一个多月来,中央针对经济波动,果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并对地方开展督导和服务,基本上扭转了经济下滑态势。
目前来看,经济仍然面临一定负面因素,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造成冲击,部分地方疫情防控过度对服务业造成拖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以及部分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不佳等。
下一阶段,需要供求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特别是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继续提振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物流保通保畅,保障煤炭、电力等能源稳定供应,实现保供稳价。通过供求两端的同步发力,来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