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视野

从半年报解读中国经济“韧性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6 10:44:22|来源:|作者:

  7月15日,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稳”的需求多维升温、“新”的动能累积、“畅”的循环改善,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稳”的需求多维升温

  回顾上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继续保持较强韧性,GDP同比增长5.2%。这其中,一组组新鲜出炉的需求端数据印证了持续释放的市场活力。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驾马车”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2%、16.8%、31.2%。

  ——内需消费“主动力”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盛来运指出。这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又略有提升。

  服务消费持续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仍在提升。

  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增长仍然较快。“上半年,我们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125%,以旧换新消费补贴同比增长56%。其中,智能家居、通讯同比增速领先。”重庆杨家坪京东Mall店长孙剑告诉记者。另据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

  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上半年节日消费大家都有直观感受。另外,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盛来运介绍道,伴随免签“朋友圈”的扩大,来中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也带动了国内消费。“五一”“端午”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

  “除了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熊猫,中西部地区很多城市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有很高的关注度。”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预计相关业务今年有望完全恢复,中国入境游市场仍有万亿级的增长空间。”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改善,多元化贸易格局稳步构建。投资增速虽有波动,但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也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比如新质生产力领域,还有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资。”盛来运指出。

  出口贸易也继续保持韧性。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冲击情况下取得的,显示了贸易的韧性。”盛来运表示,目前我们实行多元化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对单一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降到个位数。

  “展望下半年,一系列政策性因素的共同支持下,三季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回升。同时,出口韧性或超预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虽然仍面临挑战,但中国制造业持续升级和出口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下半年中国出口表现可能依然高于市场预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最新报告显示,海外收入的增长将助力提升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和经济韧性。

  “新”的动能不断累积

  上半年,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新的动能正逐步累积。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近年来,与技术创新更加紧密联结的制造业,发展韧性正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5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盛来运介绍,我国现在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据相关部门统计,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另外,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不久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完赛,全部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感知,通过AI决策,自主进行比赛。该运动会将于8月中旬启幕。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改造升级加快。进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数据也是生产要素,各个地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当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从国际上来讲,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比,也是比较高的。”盛来运表示。同时,受益于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传统产业也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更新改造也在上半年加快推进。

  “畅”的循环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盛来运表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畅”,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活力共振的结果。“畅”循环改善本质是我国经济在“内需主导+政策协同”下形成的“韧性跃迁”。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分析称,人流方面,今年上半年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4.9%,这与年初以来居民出游意愿显著提高的现象吻合,也体现出与出行密切相关的商务活动持续活跃。物流方面,上半年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直接反映出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速度的提升,表明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更加顺畅高效。

  资金流方面,央行年初以来秉持加大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力度的原则,持续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撑,维持了市场融资环境的持续宽松。田利辉表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配合1.4万亿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表明央行通过“总量宽松+结构滴灌”精准匹配实体经济需求。科技、绿色、普惠等“五篇大文章”贷款增速达14%,远超整体贷款7.1%的增速,资金流向从传统基建转向科创、养老等新兴领域,既缓解“内卷”压力,又为产业升级提供弹药。

  “得益于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面畅通,上半年我国经济的交易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内需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而宏观政策层面的畅通也为整个国内大循环系统的加速优化提供了坚实的顶层设计和保障。”董忠云表示。

  “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盛来运表示。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关于我们

北京华宇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京市怀柔区南华园四区附近

邮政编码:101499

网站信息

环球经济网-环球经济门户网站

www.chinahqjjw.com

京ICP备19024101号-3

环球经济网 ©2018-2021 版权所有

环球经济网 Copyright ©2018-202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