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于治 平时注意这些养成一身“硬”骨头
79岁的蒋婆婆家住汉阳,前两年开始她时常觉得腰背发酸、疼痛,但吃完止疼药缓解后,便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她有些感冒,看电视时猛地后仰打了个喷嚏后,腰瞬间疼得不能动弹。一旁的家人见状后,急忙将她送往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蒋婆婆胸椎和腰椎竟然有9处骨折,且好几处椎体已经压缩变形。
一个喷嚏竟然导致骨折?还9处!经过相关检查,医生确诊她患上了重度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风险
潜藏于每个人身边
当今人类两大杀手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与它们相比,号称“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覆盖范围更大更广,可以潜伏在一个人生命的各个阶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并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疾病。据了解,目前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普遍重视不足,认为腰腿疼、驼背是老年人正常现象。不少病人都是病情非常严重后才到医院就诊。
来看看骨质疏松有多可怕。我国是骨质疏松世界第一“大国”,全球2亿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我国占近一半。而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在病情早期并无感觉,到了晚期,才出现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症状。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跌倒、腰椎负重、打喷嚏、排便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骨折,严重的甚至瘫痪。一旦出现症状,就意味着有骨质疏松症,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骨质疏松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
常吃高盐食物
当心年纪轻轻就骨松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出现骨质疏松,其实年轻人也会患这种疾病,千万不要认为我还年轻,不需要理会,殊不知长时间忽视会给自己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现在部分人才二十几岁却有一副50多岁的骨骼,且骨质已经严重流失,这是很常见的问题,而导致年轻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就藏在你日常生活的点滴习惯当中。
常吃高盐类食物:研究发现,无论男女老少,过量摄入钠盐会增加钙的流失,建议平时人们要减少吃高盐分食物,对预防钙流失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平时清淡饮食,对人们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帮助。
常吃大鱼大肉: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条件不断提高,有些年轻人为了强化肌肉以及应酬过多,饮食中摄入脂肪量过高,这也会增加钙的流失,特别是平时大鱼大肉钙流失会大大提高,建议饮食上要做到均衡,从而避免发生骨质疏松问题。
长期吃素:部分年轻女性为了减肥,饮食中偏素食为主,甚至不吃蛋白质,其实身体若是长时间缺乏蛋白质,会影响骨基蛋白合成不足,若出现缺钙问题,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性会增加,只有营养均衡才能预防钙的流失。
晒太阳少:晒太阳很容易让皮肤变黑,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晒太阳,其实适当的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阳光对维生素D合成和钙的吸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每天能保证20分钟的日照时间,能促进钙的生成,对预防骨质疏松是有帮助的。
35岁后
警惕骨松四大早期症状
从出生到35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 “银行”也就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而35岁以后,骨量就开始流失,“银行”里之前存下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开始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因为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生活中若出现以下四大症状,则需警惕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
腰背酸痛腿抽筋:患者常常是腰背酸疼和腿部抽筋,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骨折:脊椎腕部和髋部骨折常见。其中,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想要骨头“硬”
应注意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就是骨头不够“硬”,从而使骨头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而且一旦患有骨质疏松,就容易发病,根本来不及治疗。
所以,防大于治。专家指出,骨质疏松应注意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成年后,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有足够的钙摄入,可以获得骨峰值。一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同时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多参加运动,因为运动能提高灵敏度及平衡能力,多种类型运动有助于骨量维持,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负重训练;多接受日光浴,每天晒个二三十分钟就足够。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大于50岁,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在这一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跌倒等措施,以避免髋骨骨折等。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骨折,早期活动,给予运动疗法、理疗、营养、补钙等综合治疗,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
综合养生中国、搜狐健康报道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