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半年 积势蓄力 巩固外贸稳增长
开栏的话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继续回升,夏粮再获丰收……“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半年报”。
展望下半年,如何继续保持外贸、消费、投资等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如何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日起,本版推出“走好开局之年后半程”栏目,聚焦细分领域,关注各地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敬请关注。
上半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深圳依然取得了亮眼的外贸成绩。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上半年,深圳进出口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相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19.1%。
“深圳制造”走俏国际市场
7月16日凌晨,一声汽笛长鸣,“湾区号”中欧班列首趟至俄罗斯的列车缓缓驶离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这列满载跨境电商货物、机电设备和防疫物资的火车,经满洲里口岸出境,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
“在目前海运舱位紧张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帮客户开辟了另一条出口通道。”中外运深圳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大为介绍,每周开行两列的“湾区号”中欧班列正处于货等车的状态。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增势显著。上半年,深圳出口机电产品6826亿元,增长27.5%,占同期出口值的80%。
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一是因为国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工厂未能全面恢复运行,国内企业新增大量外贸订单;二是深圳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的支持,出台了新一轮外贸发展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
“随着进出口货物量的大幅增长,加上疫情导致的国际物流运输紧张情况未有实质性改变,上半年整个深圳的外贸高标仓处于高负荷运营状态,这种情况预计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深圳国际华南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说。
通关措施更加高效便捷
7月29日下午,一场急雨骤然而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却繁忙依旧。20个泊位全部启用,所有操作岸吊均在满负荷工作,满载货物的远洋巨轮依次靠泊,排成长队的集装箱货车有序进闸。
在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进出口需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推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8条措施和稳外贸、稳外资18条措施,不断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措施——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监管证件由86种缩减为41种,实现16种出口原产地证书全流程线上办理;通关模式方面,提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集中申报等多种“申报菜单”;针对生鲜食品、紧急料件等对通关时效要求较高的货物,实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
上半年,深圳海关重点推进的“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珠三角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限制,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货物须先运至深圳西部港区进行转关。而在“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下,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不停歇运输,企业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增长动能
“随着政策对跨境电商等外贸业态的支持力度加大,下半年深圳货物吞吐量有望继续增长。”黄强说,目前,远洋航线的集装箱出现了一箱难求、一舱难求的现象,且运价上涨,给生产和物流企业带来了一定影响。
对此,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深化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本地功能应用,加快上线通关物流全程评估、国际集拼、智能报关等本地特色功能,依托大数据资源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体系,不断提升通关时效。
在提升外贸增长新动能方面,深圳将加大力度创新发展外贸新业态。在融资和出口退税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服务更多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依托市场集聚区打造外贸精品街;扩大跨境电商企业对个人、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支持企业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海外仓;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扩大数字产品与服务出口。
本期统筹:白之羽
版式设计:张丹峰
本报记者 程远州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