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身的苦练“内功”炼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3批共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方面均表现得非常突出的企业。这些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以及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
当然,能称得上“小巨人”企业的,自然有其鲜明的特色。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具有三类“专家”特征: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专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专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家”。
在笔者看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炼成,是多方合力的结果。
首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关于“专精特新”的表述,最早可追溯到10年前。工信部2011年9月份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此后,陆续又有多个文件对此作出部署,力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而日前工信部、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举措。
资本市场层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和上市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事实上,资本市场在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显示,目前在A股上市的有超过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另外,还有不少是新三板挂牌企业或曾经是新三板挂牌企业。
借助一系列政策“东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成长,并最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苦练“内功”。
一个重要体现是在研发投入上。统计显示,2020年,“专精特新”A股公司整体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4%。整体看,处于较高的水平。
一家企业的研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护城河”的高低。我们看到,一大批优秀的公司,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此举有助于企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成为企业高成长的重要支撑。
同时,还有不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年来专注深耕主业,已经成为某一细分市场、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正所谓:“小巨人”,拥有“大能量”。
聚沙成堆,聚木成林,“小巨人”们齐发力,正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走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