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难度加大 2022年险资如何配置资产?
多项最新数据显示,险资今年的权益投资热情骤减:截至12月2日,险资年内仅举牌1次;截至10月末,险资配置于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占比仅为12.27%,明显低于2020年末(13.8%)和2019年末(13.2%)的配置水平。
险资权益投资缘何降至低点?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今年权益市场操作难度加大,险资出于降低风险敞口的考虑,收缩了资产配置占比。
尽管目前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不高,但险资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等固收资产的收益将承压,只有增配权益资产才能有效化解保险资金运用中出现的资产负债错配现象。不过,也有险资人士提醒投资者,新兴产业的高估值隐含了高成长的预期和假设,一旦这些假设被证伪,有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
权益投资难度加大
今年以来,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整体呈收缩态势。从监管披露的数据看,截至今年10月末,险资配置于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合计为2.77万亿元,占险资运用总余额的12.27%,处于近三年较低水平,配置余额较今年年初(1月1日)缩水2120亿元。
通常而言,险资权益投资比例的变化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险资主动调整仓位;二是公允价值变动。从今年头部险企的表态及权益市场的走势来看,险资主动降低权益投资仓位的概率更大。
举牌次数也是衡量险资权益投资热情的一个指标。整体来看,据记者统计,今年险资举牌次数极少,仅为1次。11月24日国寿集团公告称,公司通过QDII账户出资方式参与华融非公开发行H股,交易完成后,国寿集团持有华融H股股票占其H股股本的比例将从0上升至7.2609%,这也是年内险资唯一一次举牌。
这与往年形成反差。从近六年的情况来看,险资举牌频次从未像今年这么“冷清”。2015年险资举牌次数高达36次,为历史峰值;2016年-2020年,其举牌次数分别有11次、10次、10次、9次、23次。
上述诸多数据显示,险资今年谨慎看待权益市场,并降低了仓位。
在低利率背景下,险资为何不加大权益投资,反而降低配置占比?这与权益市场操作难度增加有关,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出现诸多新变化,包括“核心资产”估值大幅提升、市场风格更偏向行业龙头、新型公司出现业绩快速增长等,这些变化加大了险资操作难度。
太平洋人寿资产管理中心主任赵鹰认为,今年权益市场出现三大新特征,增加了市场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他表示,一是,从A股市场看,目前万得全A指数集中度较20年前大幅提升。2021年10月末,在全部4496家上市公司中,仅头部48家公司就占到总市值的30%,市场出现“抱团取暖”。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集中度的上升增加了市场的脆弱性,“抱团取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未来权益市场长期投资收益率预期下降,根据惠灵顿资产管理公司预测,未来全球股票市场年化收益率为6%,而过去10年是10%。
二是,供应链危机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目前供应链危机已从美国蔓延到全球,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历史上很严峻的情况,此外,整个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波动明显加剧,这种情况在疫情前的资本市场非常罕见。
三是,新股发行出现重大变化,通过二级市场获取新上市企业投资收益的空间明显缩小。10月底以来,多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这实际上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IPO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是大类资产配置需要重点关注、重点研究的因素。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段国圣表示,当下险资权益资产配置中出现的诸多新特征,包括供给端产业结构变化,传统产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资本市场结构向新经济倾斜等。
这些新特征增加了权益投资的难度。段国圣表示,很多新兴成长行业处于渗透率提升的早期,成长空间巨大但缺乏估值体系的历史参照。
2022年险资如何配置资产?
面对权益市场出现的诸多新情况,2022年险资该如何配置资产?
就配置策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2021年四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展望明年,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一要顺应趋势,包括产业趋势、人口趋势和消费趋势等;二要注重成长性,比如新经济、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既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三要着眼于长期性,不仅要关注资产的长期性,还要关注交易对手和自身团队的持续稳定。
段国圣则认为,对于新兴成长行业的投资,一方面,要加强二级市场产业链的研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交叉验证,更加准确地把握产业趋势和上中下游供需格局的边际变化;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横跨一二级市场,可通过一二级市场的投研互动,在行业或公司发展初期进行跟踪研究布局,不断深化对新兴产业的理解和认识,建立认知护城河。
赵鹰表示,在整个二级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新股定价及二级市场股票长期收益率可能收窄的大环境下,未来可能需要将一二级市场作为完整的生态圈来进行资产配置。
就具体投资领域而言,某中型险企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明年依然看好新能源、芯片、生物等新兴行业,未来公司将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研力度,并择机适当加仓。
不过,对于投资风险,段国圣也提醒投资者,“新兴产业在一二级市场都享有高估值溢价,如果因为太贵而不去投资,有可能失去重要机会。但同时,投资新兴产业也面临很大挑战。一是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并不一定构成护城河,其技术更新迭代较快,行业发展早期难以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二是新兴产业的高估值隐含了高成长的预期和假设,一旦这些假设被证伪,有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