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视野

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是全球最出色的

发布时间:2021-12-14 09:24:48|来源:新财网|作者:

  12月8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副代表李鑫,IMF研究部经济学家Christoffer Koch,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Steven Barnett介绍了IMF对全球经济的展望,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市场遭受“疤痕效应”,并介绍了通胀与劳动力市场问题和政策应对、疫苗接种和气候问题。他指出,今年经济复苏态势非常强劲,但是现在复苏力度在逐步降低,新兴市场低收入国家遭受了更加严重的“疤痕效应”。展望未来,受疫情发展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

  魏本华指出,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展望略有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疫情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因为世界各国接种疫苗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呈现分叉现象,保持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抑制住疫情。同时他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是全球最出色的,原因在于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具有极强的韧性,其次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密切合作,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严格的管控风险,再者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最后中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李鑫发表了题为“变异病毒来袭减缓了亚太各国复苏脚步”的演讲。他谈到变异病毒导致各国复苏进程产生差异。目前,亚太国家面临着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超出预期等诸多风险因素。对此,在财政政策方面,各国要尽可能延长财政支持,并为优先支出项目创造财政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应密切关注金融风险以及支持企业的重组;贸易政策方面,要降低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非关税壁垒;此外,亚洲国家控制碳排放也会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

  赵锡军认为,全球疫情对经济会产生更加长期的影响。他从疫情的发展情况、经济恢复的情况、经济集中度、通胀和物价的情况四个维度阐述了疫情长期可能带来的新变化。对于政策风险和政策协调方面,他认为第一是要关注疫情扩散和疫苗分配问题,第二是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问题。

  Christoffer Koch介绍了2021年初以来的通胀问题,如何锚定通胀预期和政策意义问题。他指出,通胀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括了累积储蓄率、大宗商品价格和供应链不断中断的情况。整体通胀预期2021年底会达到最高点,预期明年年中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但依然存在上行的风险。根据分析,报告认为经济低迷和通胀间有非常强的关联度,复苏比较强劲会推高通胀率,国家间是有差异性的。从政策意义上,认为一旦通胀预期出现了脱锚风险后要马上行动,央行可以看透阶段性通胀压力,并避免过紧,直到看清了潜在价格的变动,同时财政监测,这对于通胀锚定非常重要,财政监测要坚持可持续的中期框架。

  管涛谈论了对通胀的看法。他同意Christoffer Koch的看法,认为这一轮通胀是短期冲击,发达国家明年年中通胀高点就会过去,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可能会稍迟一点,但同时要关注有一些中长期的因素可能会导致这次通胀的表现和预期的不太一样,而事实证明已经低估了这一次通胀的风险。他还阐述了四个方面的中长期因素可能会导致未来全世界的通胀中枢上一个台阶,一是货币超发蕴育了比较大的通胀力量,二是新能源革命有可能导致市场对锂、铜、钴、镍的金属需求剧增,三是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四是这次供应链危机让各国从经济角度思考国际分工,不排除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加速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一定程度上会牺牲国际分工的效率。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

关于我们

北京华宇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京市怀柔区南华园四区附近

邮政编码:101499

网站信息

环球经济网-环球经济门户网站

www.chinahqjjw.com

京ICP备19024101号-3

环球经济网 ©2018-2021 版权所有

环球经济网 Copyright ©2018-202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