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力促债市发展 助力企业化解融资难
主持人田鹏:今年以来,受益于多举措力促债券市场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助力企业化解融资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此外,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投资热情高涨,长期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或成其发展趋势。今日本报就此展开解读。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显著增强,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8日,年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达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专家认为,债券市场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水”。
多举措力促债市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增长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放引入外部流动性,比如将多个国际债券投资指数纳入中国债券投资,显著强化了债券市场流动性;二是通过完善债券交易体制机制,拓宽债券市场流动性渠道,例如通过完善衍生工具、市场规范等行为,推动债券市场流动性渠道增加;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从而增加了债券市场投资需求;四是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加大了债券融资比重,主动介入债券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可能。
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继续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包括完善公司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优化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有力提高了债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例如,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及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信用评级质量,支持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信用评级机构切实发挥债券市场“看门人”作用。
今年以来,国债发行规模为36574.85亿元,同比增长0.2%;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为41369.8亿元,同比增长3.8%;央行票据发行规模为350亿元,同比下降2.8%;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54886.35亿元,同比增长8.1%;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为20510.58亿元,同比增长6.3%;企业债发行规模为2708.16亿元,同比增长26.3%;可转债发行规模为1707.07亿元,同比增27.9%;可交换债券发行规模为228.34亿元,同比下降32.3%;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16945.13亿元,同比增长49.6%;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发行规模为4907.67亿元,同比增长5.1%;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13943.15亿元,同比下降10.5%;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为35178.57亿元,同比下降4.6%;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131718亿元,同比增长28.6%;项目收益票据(PRN)发行规模为49.3亿元,同比增长310.8%;国际机构债发行规模为80亿元,同比下降27.3%;政府支持机构债发行规模为500亿元,同比下降16.7%。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种类丰富,结构更加合理,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拓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经济整体复苏中,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
“未来债券融资的重要性还会大幅提升,作为直接融资方式,债券融资将会替代一部分间接融资,成为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债券融资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为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盘和林表示。
绿色债券升温
7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同时,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关注度迅速升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3116.9亿元,其中,碳中和债作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其市场规模在迅速上升。自今年2月份首批碳中和债发行以来,碳中和债共发行了140只,发行规模达1378.6亿元。主要品种包括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与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等,品种丰富。
郭一鸣表示,相比于其他绿色债券品种,碳中和债具有资金用途更为聚焦、环境效益可量化、信息披露更为精细等特点,可以更有效地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望下半年,盘和林表示,债券融资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债券融资相对于间接银行信贷融资,其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更小。而相对于权益投资的股市,债券融资风险更小,更容易进行投资安排。
“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债券市场改革和不断创新的延续,今年债券融资规模总体还会稳定扩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郭一鸣表示。
财经视野
经济动态
新闻排行